学校是人群比较集中的场所,学生相互间接触频繁,当存在传染病传染源的时候,容易造成传染病传播和流行。结核病就是其中常见的会在学校造成传播流行的传染病之一,要做好结核病的预防,掌握科学的预防知识必不可少。
一、结核病是什么?
结核病(Tuberculosis, TB)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,主要侵犯肺部(肺结核占80%以上),也可感染淋巴结、骨骼等其他器官。
全球现状:世界卫生组织(WHO)统计,全球每年约1000万人新发结核病,中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。
二、结核病如何传播?
传播途径:
●飞沫传播:患者咳嗽、打喷嚏、大声说话时,释放含菌飞沫,健康人吸入后可能感染。
●其他途径:如饮用带菌牛奶经消化道感染,患病孕妇经胎盘引起母婴间传播,经皮肤伤口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直接接触均极罕见。
感染≠发病:
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后,约5%~10%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(免疫力低下时易发),其余为潜伏感染(无传染性)。
三、大学生为何要重视结核病?
1.集体生活风险:宿舍、教室人群密集,通风不良时易传播。
2.免疫力波动:学业压力大、熬夜、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。
3.症状易被忽视:早期症状类似感冒,学生可能延误就医。
四、结核病的典型症状
●持续咳嗽:≥2周,普通止咳药无效。
●低热、盗汗:午后或夜间发热,睡醒时出汗。
●乏力、体重下降:无明显原因的疲倦和消瘦。
●痰中带血:病情加重时可能出现。
注意:部分人仅轻微症状,需结合检查和病史判断!
五、如何诊断结核病?
1.筛查方法:
●PPD试验(结核菌素试验):皮内注射检测是否感染。
●胸部X光/CT:观察肺部病变。
●痰涂片/痰培养:确认是否存在结核菌。
2.重点人群:
●密切接触者(如同宿舍、同班同学确诊)。
●长期咳嗽、低热者。
六、结核病能治好吗?
●可治愈:规范服药6~8个月,治愈率超90%。
●治疗原则:
早期:早发现早治疗,减少传播。
联合:多种抗结核药物组合(如异烟肼、利福平)。
规律、全程:不可擅自停药,避免耐药性。
休学与复学:确诊后需休学治疗,痰菌转阴后可凭医院证明复学。
七、校园生活防结核要点
1.宿舍通风:每天开窗3次,每次30分钟。
2.口罩防护:身边有人咳嗽时戴医用口罩。
3.增强免疫力:
●每天7~8小时睡眠,避免熬夜。
●多吃蛋、奶、豆类、新鲜蔬果。
●每周3次中等强度运动(如慢跑、跳绳)。
4.主动报告:出现疑似症状立即联系校医务室。
八、常见误区解答
误区1:“结核病是绝症。”
纠正:结核病可治愈,但需坚持规范治疗。
误区2:“接触结核病人一定会被传染。”
纠正:短时间接触感染概率低,密切接触者需筛查。
误区3:“卡介苗终身免疫。”
纠正:卡介苗主要预防儿童重症结核,保护效力随年龄下降。
结核病可防可控可治愈!大学生需提高警惕、养成健康习惯,出现症状及时就医,不隐瞒、不恐慌,共同维护校园健康环境。